本片是埃里克·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最后一部。弗雷德里克(贝尔纳·维尔莱BernardVerley饰)在经过了前五集的犹豫之后,终于跨进了婚姻的城门。此时的弗雷德里克已与妻子海伦娜(弗朗索瓦丝·韦尔莱FrançoiseVerley饰)过着幸福的小资生活。弗雷德里克在法国巴黎一家小公司上班,海伦娜则是一名工作稳定的教师。海伦娜一直期待着他们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而弗雷德里克却不安于现状。每到下午时分,就是他幻想和其他女性缠绵的时刻,即使他并没有付诸于行动。一日,他的旧情人克洛伊(祖祖Zouzou饰)出现了。两人以老朋友身份见面聊天,然而面对克洛伊的诱惑,弗雷德里克动心了。由国际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执导的影片《午后之爱》,是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最后一部。《六个道德故事》是侯麦的成名作,包括《蒙索街的面包店女孩》、《苏姗的爱情经历》、《莫德家的一夜》、《收集男人的女人》、《克莱尔的膝盖》和《午后的爱情》,此系列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主演:贝尔纳·维尔莱 Zouzou Françoise Verley,午后之爱电影高清在线观看、迅雷下载。
《午后之爱》下载观后评论: 应该是描写现代生活不同阶层婚姻道德观和中产阶级人际焦虑中年危机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他们爱女人可是他们只拥有一个女人 看着巴黎街道上形形色色的女人 可只能名正言顺地吻一个人 于是与她拥吻便与所有女人拥吻 他们从来爱的都不是一个人。开篇调子定的很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中年男性匆忙收拾出门上班前托付刚洗完澡赤身裸体的女人照料蹒跚的孩子 随后出现的情节都以男人工作之余的午后光阴为核心 建置发展结构工整明确的三部分 人物弧光之所以出色得让观众满意由于侯麦在主线的最后一个重要情节精准地使用了那把契诃夫之枪 在玩笑嬉戏中出现的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再次出现在道德边缘 并让男人看着镜子审视自己 镜子同样多次出现让观众看到他 无论他是否在镜子里看到自己 电影的最后一个小情节点也显得非常重要 是夫妻两人拥抱在一起相互忏悔
尤其被Chloe的性格吸引,她行动如风、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有着笃定的看法,同时多思、敏感。对于被出轨的心思纠缠的Frederic来说,她是最完美的出轨对象。电影最精妙的地方仍在于通过旁白来白描角色对自己的欲望进行分析。但角色对自己的分析不如他最终的行动对他的定义准确:在最完美的出轨对象唾手可得时,Frederic无法真的做出他对自己婚姻生活的种种分析所可能引出的结论:与和自己彼此吸引的Chloe成为恋人。结尾Helene和他激动互诉情感,这暗示着夫妻两人也许在各自的内心世界中经历着同样的斗争,并巧合地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各自通过对可能违背自己所选生活的欲望进行遏制,而对自己选择的生活保持忠诚。如Chloe所说,这不一定是于他们来说对/好的选择,但是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在同一场斗争中重聚。
依旧是在多个女人、家庭与情人、道德与欲望、理性与感性间游走的,心理活动密集的男性中产阶级。候麦用大量日常的购物、吃饭与工作镜头,辅以心理独白,营造出平静的制度性生活与逐渐躁动的心。剪辑依旧不拖泥带水,很干脆,点到为止。开头的电子声与那个科技感十足的白日梦很有趣,在白日梦里被他人拒绝更有趣。当偷情开始,候麦则用极大的耐心,慢慢铺叙佛雷德里克的抗拒与Chloe的进攻。在这里,男性自我辩解、自我开脱的话术多次上演。而当他从Chloe家中逃走时,到底是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还是因为害怕自己中产阶级的平静生活被打破?最后一场戏,候麦的台词设置得微妙至极,还用一个朝向窗外的空镜头,放任互相欺骗的夫妻用空虚的性掩盖内心的愧疚。所以后来发生了什么?他们都回归了自己的家庭与爱人了吗?被搅乱的心可能平静吗?
侯麦的电影总是在结尾来个出其不意,但一切又说得通或者早就埋伏在前面了//女主角挺漂亮的,身材也好,起初她吊儿郎当地出现,老是撩拨男主,不是很讨喜,但到后期越来越出彩,她在成衣店的地下室工作间对男主的一番告白非常有力,她对男主的感情与男主对她的感情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之上,当她说出“我想要一个你的孩子,我都想好了,你的妻子不需要知道,甚至你也不需要知道(不需要承担),因为这是我完全为自己考虑的”,男主的表情有点落寞有点尴尬,我在那一刻甚至有点同情他,但是,姐姐太帅了!侯麦电影中的女性是真的美,全方位的美,虽然我不想强调“只有女性才懂女性的美”这种论调,但很多时候确实如此,侯麦是为数不多真正懂得欣赏女性的男导演。
套头毛衣和衬衫,前者是婚姻后者是情人。毛衣实用舒适,但一件再好的毛衣穿久了也会令人生厌。衬衫有不合身的风险,但却是鲜艳新奇。向往衬衫却并不是因为衬衫有多好看,而是因为毛衣实在平淡无奇。婚姻使生活变得有条不紊,但在午后,短暂离开伴侣但依然捆绑于关系的困境中,谁都会回忆起曾经热恋中的自己。最后的道德是婚姻关系的道德,它很难被打破,因为它背后承载着严肃的阶级背景,对于“成为中产”的人来说,中产是一张珍贵名片。当道德沾染利益,道德也不再那么像是一条分界线了,更像是枷锁。带上“能使人丧失自由意志的项链”能帮他获得婚外情,但项链其实就是婚姻本身,而那唯一一个不愿和他走的女孩,名叫真爱。
(130/200)午后的爱情,发生在爱情的午后,漫长疲倦无所事事,想要增添一点变化和乐趣以自证特别,又知道发生在午后的只能留在午后,以获得道德上的自洽。大部分中年男人的悸动,可能都是这样首鼠两端。套头衫和旋转楼梯的意象用得很好,YY桥段很有趣。台词看似平淡中又有进退推拉,说一句是一句,韵味无穷,最经典的当然是那句,“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 不过话说侯麦道德故事中正妻形象都不太好,有点又当又立的意思,情人却都无所畏惧,魅力无穷。
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第六部。手法较为娴熟,叙事也极为流畅。把一个婚后中产男所面临粉红危机中的心理变化很自然的表露出来,开场时的超现实手法是男主出轨的伏笔,一开始对克洛伊的相敬如宾甚至拒绝逃避,逐渐在每日午后相见后产生感情依赖,一面说服自己对婚姻的忠贞,一面耳鬓厮磨止步于肉体的出轨,侯麦更多地是在描述这个道德困境,男主在汲取爱情蜜糖之后总是免不了狼狈不堪地逃离,就像克洛伊说的,就算男主没有和她出轨,还是会和其他女人。所以,这个道德困境应该止步于肉欲还是情欲,在整个社会公序良俗之下的双赢或是双输,质疑婚姻或是强调个人幸福……没有答案。
不知道是不是在六部的末尾故意显得晦涩留下各种空间凭人想象,还是真的对于男女之间的问题到了一个摇摆不定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的地步,序章的部分用大段的心里独白交代了男主人公自己对于女性的犹疑和身处婚姻中的困顿,接着在第一部分刻画了一个善于在男人间周旋的“外来者”的形象,让人以为这就是一个渣男和绿茶婊的故事,可侯麦告诉我们,任何给人贴上标签的行为都是愚蠢的,片尾男主人公窥镜自视后的断然离开和夫妻之间的再次表白回答了序章中男主人公不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不过还是采用了开放结局,或许只有自己在生活中才能给出满意的答复吧。
6.7/10.0候麦“六个道德故事”系列最后一部,也是六部曲之中唯一一部彩色,同时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部。一直以来,候麦都想使用时尚的穿搭和明丽的色彩来掩盖其非专业演员的颜值上的短处,然而这次的构图没有把候麦导演的这个优势体现出来;同时,剪辑也显得生硬。从情节上来看,同样的主题,我认为《午后之爱》是不比前作的。过于拖沓,伏笔也没有埋好,与此同时感情线走的不是十分流畅,矛盾冲突只是弗雷德里克不断重复自己对妻子的爱,和克洛伊的诱惑之间;女秘书可有可无,内心和人性道德的探究仅仅停留在男主偷偷跑走那一瞬。
几乎比伍迪艾伦的大部分中产出轨片都要好,让我想起罗素的《婚姻与道德》。中产阶级男人渴望出轨其他女人赋予生活热情,但又被内心道德律所困,那个坐在咖啡厅里幻想勾引其他女人的片段有意思。本片重心无疑是其女性视角,勾引男主的旧情人让男主介绍工作不成又多加求助,挑弄的男人身心俱疲而自己没半点吃亏,“想要个孩子,他不必知道父亲是谁”的宣言也足够有独立气质了,男主悬崖勒马的同时,家中孕妻其实早已出轨在先,让人几乎怀疑侯麦是女权先锋。片子配色好,演员的情绪也大都非常克制。
妻子看起来也有隐藏的故事,他们都是一样的人,既渴望亲密又渴望疏远,妻子说:“我不能爱一个总是窥视我的思想、我太熟悉的人,即使他是好意。”寄情于陌生人又希望对方走入自己的内心,想要和爱的人长相厮守却又想要逃开爱的束缚,男主说当我抱住我的妻子时,我抱住了所有女人,但他同时又渴望一个装置,让所有的女性丧失自由意志,爱不爱也许有了回答,但爱和激情并不发生在同一对象身上,我猜男主还是会出轨诶……以及人家衣服都脱了,你转身就开门跑了好过分喔
8.3 作为系列最后一部侯麦抛弃了之前作品喋喋不休的三观思辨与环境刻画的浓郁情绪。沿用了最初几部的自叙,故事聚焦在两人身上,充满情愫的挑逗与暧昧,一次次的试探和退却,这场情欲的对戏是系列最佳。开头还请了前几部的女主们,证实男人始终是有颗蠢蠢欲动的心,而女人总是随性没有拘束的。尽管男主经受住了诱惑,却免不了妻子已经出轨的尴尬,两个女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侯麦故事里的主角终究还是女人们。
“即使拥挤嘈杂,我永远不倦于跳入人群中。我爱人群就如爱大海,不是为了被吞噬或者迷失其中,而是为了像一个孤独的海盗一样在此遨游,满足于被潮水带着走,然而在它分开或驱散的时候,自己奋力向前游。”一个完满的结局,之前的道德故事里的女主角们纷纷串场,只有经历了这些爱情纠缠和最终的诱惑考验,男人在镜子中的自视和最后的告白才足够有觉悟和冲击力,“完美”往往只需要一个能触动人心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