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爱很怪 艾拉·萨克斯
老年同志本和乔治牵手39年,终于可以在曼哈顿举行他们田园诗意般的婚礼。然而教会学校得知后,找理由解聘了乔治,两人变得无法承担纽约公寓的租金。迫于无奈下,乔治选择
老年同志本和乔治牵手39年,终于可以在曼哈顿举行他们田园诗意般的婚礼。然而教会学校得知后,找理由解聘了乔治,两人变得无法承担纽约公寓的租金。迫于无奈下,乔治选择搬去跟同志警察邻居合住,本则寄住在布鲁克林侄子的家里。就在他们为寻找新公寓而奔走时,两地分居的生活也在考验着他 们白发苍苍的爱情。 著名老牌影星约翰·利特高与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在片中扮演一对被迫分居纽约两地的同性恋人,电影由《点亮灯光》导演艾拉·萨克斯拍摄。《爱很怪》下载观后评论: 事实证明电影中碎片琐事和生活小苦恼如果套萧邦抒情,很容易搞崩;我总觉得得存在主义啊费里尼啊《A Coffee in Berlin》那种才行啊。碎片日常里人物得有个性有信念,就算信念是「我就是个混混我没有人生目标」这也行,否则片子就容易变成一个脸谱化的日常记录片。本片的两位男主除了画画弹琴乐呵呵的以外,主要就在背负表达“老年同性伴侣”标签的任务。全片各种萧邦前奏曲和夜曲? 给碎片日常提供了浪漫化的连贯性,可是听多了有点被粘住了无法动弹感觉…而且这类大家都很熟的音乐很容易让观众出戏,想起比如小时候在家里玩泥巴什么的? 天台和街道环境声很喜欢;女主的婚礼演讲很自然美好,开篇婚礼的对视哎呀呀,完全还没有人物铺垫呢,就被仪式感和凝视搞到哭。
同性只是切入点。两个老人完全可以换成老夫妻,只是另个一个同志版本而已,又或者可以是两个拉拉。爱很怪,怪在相濡以沫多年,分居之后是不习惯。怪在爱是可以被家长里短消磨的,但更怪的是哪怕被消磨其实它还是在那里。小男孩私生活被入侵后的烦躁,却在老人去世后,一个人在楼梯间哭。也许老夫老妻的老年生活已经拍了不少,这一部只是告诉我们,基佬也和他们一样。相当“日系”的一部电影了,很轻盈,没有过于强烈的笔墨,结婚也是生活,去世也是生活,他们都是淡淡的,只是偶尔不由自主听着肖邦会泛泪,紧紧抱在一起不愿分离。
在同行和一群gay一起看的。观景体验不好,在遮光率为1%有窗帘下,努力在投影布上寻找画面、人脸。有一幕,Ben和George躺在孙儿的高低床下铺,2人侧躺面对面。因为看不清,黑夜下的四周黑得和幕布结成一团,能看见白白的枕头,负形空间衬出2人的头,微微可见George搭在Ben肩膀上的手,手指上的银戒亮闪闪。陪伴40年的恋人,老了还抱在一起睡觉。现实中看到的都是年长就分床睡的夫妻。青少年教育,George给任教学校写了一封信,希望学生不要受此影响;及Ben和Joey微妙的祖孙关系。
太过于细水长流生活化的电影 以边缘老年同志渗透到不同的家庭里来探讨着亲情 爱情的有效距离 婚礼上的真情告白 钢琴宴会 酒后欢声笑语 这些都是人生中少有的高光时刻 但当那些一一褪去 只剩下普通的一日三餐 闲言闲语 只剩下拉近距离后寄人篱下的尴尬 爱很怪 不见时想念见后又生厌 但也正是这样平凡普通喜怒哀乐的陪伴才如此迷人 结尾老人迟暮而将这份陪伴传递给了少年在夕阳下的滑板上接棒继续 可惜是会觉得全片有些中规中矩而缺少了些火候
这样的电影虽然吸引我看的点是同性,但与异性恋老年生活相差的,可能只是一个孝顺的孩子而已。任何一对夫妻在任何的年纪都会遇到问题,只是老年后的生活,显得更加的无力,无力对抗,无法改变,迫于现实接受一个并不是很圆满的选择,总归还是有的选,可能还有很多是连选择都没有的人。唉,不敢多想,老年生活虽然离现在的我很遥远,但每次看这种电影总会跟着担忧,唯一的办法是趁着年轻多赚钱,为以后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有形保障吧。
如果现在讲这个题材时还在讨论什么歧视和勇敢爱的话题,即使具有现实性那也是非常老掉牙了,而且现在这个类型片很多片子都过多以基腐场面情节为卖点的做法个人觉得真的跟没有营养的纯商业电影甚至黄色电影没有任何差别。这部电影完全唾弃了这些做法,以稀疏平常的生活细节,平实质朴的打动人,毕竟无论什么人,他的前提都是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才能穿透白发苍苍的爱情,每个人都会勇敢,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去爱
爱很奇怪,爱很安静。当他们抱在一起的时候,不为别的,只为感受彼此的温度,然后慢慢地慢慢地相伴彼此度过余生。 Love,you know it.It is strange.在爱上对方的那一瞬间,决定与之共度一生的瞬间,相拥亲吻的那一刹那,甚至争吵的时候,都是那么的惺惺相惜,却依旧无法解释love is strange.这是理想中那安静得纯粹的爱情。
98分钟的剧情,没有激情的床戏,没有跌宕起伏的转折。平稳的讲述,细腻的动作,让你完全能感受到两人之间的爱。在政府官员面前主动说出,我们已经结婚了,可以听出乔治为此很骄傲,一起听音乐会,一起在酒吧聊天。在狭小的床上挤着两个男人,简单亲吻。都说时间就是杀手,磨灭一切。39年的陪伴,在此上时间没有杀伤力,因为只要彼此在。
8.3分。充满艺术气息的好莱坞小清新。有人懂吗?她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我一厢情愿记忆中的纽约,展现着我印象中的美国人的生活日常情感归依。她不深刻,也不是鸿篇巨制,但她却在不小的一部分影迷心中留下了又模糊又清晰的记忆。多年后若再看,那些被片中配乐、光影、拥抱、泪水所感动的回忆,将立刻重上心头。
“我总是坚持要你让音乐带你去某个地方,让它带给你惊喜,甚至,有时候,让它淹没你。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半步之差和半色调,但是,你必须总是集中,集中在你演奏的乐器上还要听,总是听。听节拍器告诉你什么。跟随节奏。你不能只创造你自己的节奏给肖邦。”想起了《蓝色大门》,理想中的电影被拍出来了。
同性婚姻合法后的老gay生活,熬过了最艰难的斗争时期,也依旧需要为抗争付出努力,把慎重的选择践行,却还要忍受生活那柴米油盐的责难,当然与此同时,回到了生活最本真的一面,才能让人感受到真情之弥足珍贵。导演收敛了不少,再没有《点亮灯光》里的抓马,只有幸福过后,漫长的的平淡与真实。
这是导演艾拉·萨克斯的【东京物语】观后感吗?两个寄人篱下的老头像极了那对前往东京儿女家的乡下老夫妻,他们彼此的习惯和依赖,相濡以沫的爱情观,一个午夜从酒吧归家的背影都是十足的克制和催泪,最后其中一个人的命运也是那样的相似,你看到的不再是同志情感,而是美好爱情的本身。★★★★
很喜欢。台湾片名是“爱,不散”。不落俗套,很生活,很舒服的一段感情,从谈话中也能大概了解到一路也是历经不少波折。有点遗憾,房子有了,两人却无法再生活在一起了。希望人人平等,不被歧视。勇敢追求爱,爱来了就抓住。年轻真的要多赚钱多存钱,卖房子,结果都被别人赚走,也是夸张。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