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以决定废校、即将拆除校舍的地方高中为舞台的青春恋爱电影。本片描绘的是与世界上所有的“学校”和“恋爱”告别的4名少女在毕业典礼之前的两天所发生的故事。
第3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中川骏
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 最受注目影片(提名)中川骏
《少女不毕业》下载观后评论:
#BJIFF13# 太典型的日式青春啦ww每条路线的展开都能全部猜到orz 但是最后还是赚到一波眼泪TAT 影片开始的时已经是毕业式的前一天了,哪怕再怎么不想毕业,有多舍不得也不得不接受。因为进路不同,人生从此会变成两条平行线而选择和平分手的小情侣,说完byebye之后两个人都偷偷哭了/班里的小透明终于鼓起勇气和邻座搭话——“如果能早点和你成为朋友就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想独占暗恋的人的闪光的一面,但是又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有多好——“已经无所谓了吧,已经毕业了嘛”/原本可以在这个礼堂里和大家一起在胸口别上花朵,一起被欢送,一起庆祝毕业的人。再也送不出去的便当,永远都收集不齐的国旗。在没有听众的地方念出最后的毕业致辞。原来觉得高中就是整个世界,而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如今已经无法和记忆共鸣,多少还是有些伤感的TUT

@BJIFF,开始因为节奏缓慢画面有点涣散没看进去,后来几组主人公的故事线缓缓展开:为喜欢联合国旗的男孩做便当的短发女生,因为男孩的离开无法自我缓解情绪;帮助心爱的人从摇滚青年回归Danny Boy的自我嗓音,帮助他找回自己;在老师鼓励下的社恐女孩交到新朋友收集到很多同学留言;因为女孩要去东京而与女孩分手的男孩,毕业之际一起放烟花。毕业似乎能体验很多自己一直想做不敢做的事,为什么不能在漫漫的青春里大胆一些呢,真的也想问自己。想象着随着这些孩子的长大,能体会到心爱的人在哪儿,自己的心境在哪儿,哪里就是宇宙的中心吧。深情地记住很多回忆,崇拜大自然的造化,是只有自己才能体验的路。不知道为什么题目是少女不毕业,青春和初心是特别美好的,但也不妨碍我们向前继续我们人生的游戏,要大胆一些才是青春的延续吧。

少女们的几条线串在一起,毕业典礼前后的几天,淡淡的,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和热血沸腾,但这好像确确实实就是我印象里青春的样子。“六年,都已经占了人生的三分之一了。”啊,我好像也在那个年纪说过类似的话。以及,真喜欢河合优实姑娘~(假如算上我的私心我可能会一个冲动打五星——在观看过程中,我无数次代入了自己高中的那场毕业典礼;包括那些同学们上台的表演,并不是成绩最好的却成了毕业生代表致辞的自己,是学校公立化前的最后一届,找不到回去的感觉。还有那些当下没意识到意义如何深远的告别,现在回想起来也是青春留给我的疼痛)

虽然校园题材已经拍烂,但还是被真诚的青春叙事所打动。另外导演处女作长片即挑战这种群像校园叙事还是值得鼓励,依旧扎根于遗憾叙事,导演很小心的在积累每个情绪点,也有私人有趣的小想法,NBA cue到魔女嘉莉,学校和毕业像一桶猪血浇在每个人头上。自行车像回形针串联起每段情感,喜欢每个有自行车的段落。但部分剪辑点还是略显生疏,破坏了很多情绪。某些地方和《下一个素熙》还是挺像的,一样精准深刻的东亚剖析,但这里更温柔一点。拆迁设定跳戏《加加林》,想到其中对故居的不同保护方式也是文化差异的直观体现。

柔软透明的日式青春群像电影,四位高中少女互无交集的故事交替穿插,用漫不经心的腔调讲述告别与和解,萦绕淡淡离愁别绪。毕业典礼是逐渐迫近的倒计时,即将拆除的校园象征回不去的时光,当谢幕曲响起,不得不说再见,纵使难以割舍也终要画下句点,给已经离世的男友念读致谢辞、和将要分手的恋人一起放烟花,在分离的时刻与心中重要的人事物道别,悲伤、烦恼、遗憾,青春的百般滋味都是成长不可或缺的经历。作为新人导演处女作,肉眼可见的生涩,前期涣散零碎的节奏比较难入戏,内容上仍有精简余地,塞满两小时实在过于冗长。

此片IMDB6.6分,真是难看到极致,一句话概括就是矫揉造作到极致,自我感动。让坐在影院的我浑身难受。我也看过不少风格迥异的日本校园的片子,要不然我也不会买这场电影的票。全片就像流水账一样,留白剪辑一坨屎,平铺直叙。比如主角之一做个噩梦,非得让主角在那里身体抽搐10秒,所以影片自然让人感觉拖沓无比。明白导演想做好群像戏,我也是那个年纪走过来的,只不过这几个主角的破事,你压根就不会关心,而且一眼望穿就可以猜到每个人每件事情的发展与结局。理解每个人学生时代的不同,但是 先不写了 赶场了

7分。挺不错的校园青春片。高中毕业只有两天了,学校里的四个女生即将与自己的青春告别。毕业后即将异地的情侣想要和平分手,没能延续的双人午餐无法再集齐所有国旗,想尽办法让喜欢的人在最后唱出歌曲,临别前终于有勇气与同学好好聊天。说起来都是多年后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毕业时难以放下的内心困惑。不狗血,却青涩,那表面上淡淡的不舍,却包裹着深深的遗憾。普通人的高中生活也就是这样吧,但愿你在看过这部电影后还能想起当年的场景。只不过,这个学校女生颜值也太高了吧,男生却依然不少歪瓜裂枣。
春光明媚的樱花树下,毕业生们并行的单车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告别,有人烦恼着分手,有人为乐队登台演唱发愁,有人鼓起勇气打破同学间往日的藩篱……白驹过隙的青春如此短暂,一起吃便当的时日不再复现……很温柔的娓娓道来的讲述毕业前最后的两天,跟以往看的那种肆意的激情的毕业典礼不一样,喜欢这种贴近真实的生活化的青春片。【BJIFF13th/Day5/Scene16·华星】(旁边一个大叔挺有意思,嘴里窸窸窣窣嘟哝着日语,导演也来了,但我没参加映后,把这个JK的氛围就留在这儿就好)
#BJIFF13th 前半段几乎要睡倒在影院里,少女心事冗长沉闷,也没有任何叙事的新意,轻易湮灭于所有同类型片子中。高情绪的故事,但也很难说是一种私密情感的展现——因为这样的故事我们都看过太多了。丹尼男孩最后竟然真的完成了完美献唱,短评里说这一段“几乎拯救了快要崩塌的观影体验”,但我更觉得这是毫无惊喜、平庸到极致的收尾,让这个日式青春中唯一夺目的红发男孩沦为一个正常到不行的人了。但看到被交换的书,和图书馆女孩的有点委屈凄切的两句“老师”的时候,还是掉下眼泪了。
#BJIFF 還是太冗長了,配樂幾乎沒有,鏡頭拉的很慢很久,但是風景真的很好看啊! 不過映後的時候導演提到了,沒有配樂的原因是,想要還原出日本高中的那種,往往只能聽到寫字在黑板上的聲音、拉椅子桌子的聲音和學生說話聲音的感覺。(btw,阿俊好像賢人555如果是山崎賢人來演阿俊我估計會哭出來,難道真的是因為短短一個一起吃便當的片段讓我覺得阿俊好帥嗎555((字幕千万改改啊,太灾难了那个排版
蛮有灵气的。有点像《你好之华》少年组 《听说桐岛要退部》。在校舍即将拆除的青春期中最后一场毕业典礼,告别逝去的友人、告别逃避孤独的场所、告别不想选择的另一条道路、告别不够勇气追寻的梦想……看似都和爱情相关、但反而跟成长更关系密切的四个故事就这样和校园场景细碎地结合在一起,难以进入的散文体裁反而让人在沉浸之后难分难舍,舒服地被温柔却暗藏汹涌的感情包裹,细腻绵长,难以忘怀。4.5归4。
2023北影节 想要和人生规划不同的男友笑着分手的少女,毕业之际还在为人际破冰而苦恼的少女,要让朋友在毕业live上唱出最后一首歌的少女,在即将拆除的空校舍独自与无法毕业的故友告别的少女。略显平淡的情节,动画和日剧里反复出现过的桥段,几乎看了开头就能猜出大多数展开的故事,共同编织成充满遗憾又最终释然的青春物语。(ace头的图书室妹妹真滴好可爱,连师生线都拍得这么清新居然是男导演
霓虹「青疼文学」最常规的讲法!与爱慕的男生跨越生死隔空对话,默默帮他集齐中意的联合国国旗;偷偷藏起某人「前卫」的乐器伴奏,只为再次聆听他清澈透亮的干净声音;徘徊于不舍与梦想中撕扯的女孩,终究以一场烟花坦然送别心爱的恋人;而把书还给爱慕许久的图书室老师,亦是放下心结重新出发充满勇气的有力证明。这是何等美好的青春!!学校即将拆除,高中既已毕业。而人生,好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