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华氏911 迈克尔·摩尔
这部纪录片反映了这届美国政府的某些侧面,试图说明为什么美国会成为仇恨与恐怖活动
的目标,为什么美国总是很容易就卷入到战争之中,指出了911后对石油的贪婪在疯
这部纪录片反映了这届美国政府的某些侧面,试图说明为什么美国会成为仇恨与恐怖活动
的目标,为什么美国总是很容易就卷入到战争之中,指出了911后对石油的贪婪在疯狂的反恐
战争中起着绝对的作用,也分析了布什家族与本·拉登之间所谓的关系是如何导致他们成为势
不两立的敌人。
影片不但直接指向布什家族与富裕的沙特人包括皇室、沙特驻华盛顿大使和本·拉登家族
在社会与经济上的联系,也表现了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和伊拉克普通人的种种真实的状况,
其中尤为关注与战争相关的平凡人,像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伊拉克民众;像莱拉·利普斯科姆
这样因在战争中失去儿子而转变对布什政府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看法的平凡母亲;像进入巴格
达普通家庭逮捕无辜市民的美军;像厌恶伊拉克战争的美军大兵;像那些成为美国新兵源的密
歇根州的贫困的非裔美国黑人。
影片以一种反讽的口气叙述着从2000年美国大选到如今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人所经历的一
切,试图探寻出海面下冰山的全貌。在这部影片中,迈克尔·摩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多用总统布什自己的言语和表情来传达信息。比如发生911事件时,布什总统正在美国一所小
学中视察,当他的助手轻声告诉他飞机撞击了五角大楼和世贸大厦的消息时,布什先是一脸受
到惊吓的表情,而后时间虽然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布什总统却好像永远不会从凳子上站起来一
样的呆坐着,盯着他手中孩子们那写着“我的宠物山羊”的教材。 迈克尔 · 摩尔用画外音说
“总统是否在想他应该多多出现,多做些工作?”他的这句评论其实是与电影中早些出现的布什
经常呆在德州清理灌木丛和打高尔夫球的镜头相关联的。
在这个场景之前,摩尔用配有声音的黑屏向我们重现了飞机如何袭击双塔,当听到飞机的
嗡嗡声,我们知道他正朝双塔袭来,当听到撞击的巨响和几秒之后警报声和人们的尖叫声和气
喘声,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紧接着的是第二次撞击,但是摩尔将镜头切向目击的人们,一个
流泪的女人哭着向上帝祈祷使那些从窗户上跳下的人的灵魂得到安息……导演迈克尔·摩尔就
是这样用真实地记录来引发观众对当今美国政府作为的思考。《华氏911》下载观后评论: 极具观感的一部纪录片。纪录片总给人以一种枯燥无聊冗长的刻板印象,但是这部《华氏911》却与这个刻板印象大相径庭,总是有一种迫使你继续观看的推动力在作用,使你想一口气看完。摩尔的魅力就在于他在纪录片里不单只是纪录者,相较之下他更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他在美国的大街上坐车里用大喇叭放美国的法律条文,说既然你们都不知道那我念给你们听;在国会结束后与下士一起劝议员把儿子们送到伊拉克去打仗。可以说,摩尔是在主动催生出戏剧性冲突,这也使得本片跌宕起伏,观感极佳。本片揭露了911事件背后可怕的真相,一切只是小布什自导自演,牺牲自己的人民只是为了公饱私囊。并且又用政治权力不断玩弄无知的大众,以此来控制舆论走向和公众情绪。甚至为了设立敌对,洗脑士兵屠杀无辜的伊拉克市民。资本至上的社会结构在摩尔的冷酷剪辑下跃然荧幕
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并不是好的纪录片,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或者个人偏爱倾向。有很多错误的行动决策和可疑的事阴谋,但是导演已经预设好了立场,中间的论证只是走过场,同时又有很多恶意的剪辑和配乐,以及个人心理活动的揣测。这让我越来越认识到绝对的理性客观中立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想讲的故事,即使全部是事实,也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件事发生在美国,所以我们能自如的评论,但现在在我们这里,有人写着日记,带着倾向性和非理性的态度在描述一个悲剧,我们该怎么评论呢?但我想悲欢离合与振奋人心的事是同时存在的,没有一方可以推倒另一方,没有一方可以论证另一方的虚假,每一方都应该有声音存在
绝了 鬼畜大师 配乐之神 恶剪之祖。个人倾向极其明显,但不能否认影片中提到的种种问题的确存在。一些论断也一针见血,比如战争最总要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当今社会结构。后半段对伊战的展现最让人难以释怀。其中对盟军依次点名的片段极为辛辣,可惜只点了些小国弱国,还缺了英国,澳大利亚,波兰,韩国,日本,意大利,乌克兰这些直接参战的恶犬们。除此之外,美国大兵听着the roof is on fire,喊着burn motherfker burn,笑着说要将巴格达化作火海的片段让人骇然。
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保证社会处于饥荒的边缘,战争是统治集团发起的用于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它不是为了对欧洲大陆或者亚洲的胜利,而是维持当今的社会结构。 大体来讲,本来911是本拉登发动的,然而布什政府与本拉登以及沙特皇室在经济上千丝万缕的联系迫使其只能顾左右而言他,由于利益关系捆绑,从而不能对其实施真正的打击。另一方面,伊拉克丰富的石油矿藏也是美国虎视眈眈的理由,打着解放人民,保卫自由的幌子,而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确实是帝国主义一贯的作风。
作为纪录片,它是失败的,把纪录片必要的元素全部抛弃,可以看出导演是迫切的想要告诉民众自己的观点,有时候想让民众觉醒,确实是需要主观渗入和一定的夸张,过于客观的表达对于普通人往往等于没说。但这部纪录片做的确实有意思啊,别的不说,趣味性十足,片子的信息密集且紧凑,而对于其中的内容还是要保持独立思考,有可取的,也有夸张的,见仁见智吧。能选出布什这样的总统的美国,特朗普的成功竞选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
这是十几年前的纪录片了,可某国依然在努力“洗清”自己的不当目的,政客也重复着偏颇的棋局。这几年我越发觉得媒体和舆论的力量的可怕程度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些恬不知耻的政客与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地位不惜一切代价为群众灌输一个虚假的未来,颠倒黑白,抹黑善良,美化战争,冠邪恶以美好之名。而在这样的世界里,清醒的人总是痛苦,底层的百姓总是首先担责,而共存与尊重应当是一种常态,绝不能为贪婪让步
对体质的反思也好批判也好,都在二次递进后的意识层次,阴谋论劲很足,也有混淆视听的嫌疑,因此不宜推荐给大多数国内观众。但迈克尔摩尔揭露了社会伤疤,但最后的批判似乎用错了劲,转向更宏观的抽象的政治学层面,因此也就少了很多锐利,但锐气依然很足(倾向性是可以从他那张美国愤青脸上看出来的),导致情绪割裂观感下降。结尾Neil Young听得爷青回。(这部打分就有立场了,不利于我的泛人设)
影片一开始时还觉得这个导演的视角未免太主观了,这不是个纪录片么?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可以看到整个团队为了做这样一次解密用了多少心血,下了多少功夫,充满讽刺性的音乐和刻意剪辑成“政治表演秀”的画面表达着导演对于现实的深刻透视。之后对于各方的采访足见其诚心,如果纪录片真的是空无所指,那才是真的悲剧。反政府但不反人民,战争是没有尽头的。For once we agreed.
我们不是政客们的玩具,不要总拿冠冕堂皇的话来诱惑我们牺牲。所有光辉与英勇都与最平凡的百姓无关。那些穷人,他们会盲目相信政府的,可是政府拿什么来对待他们的信任?一连串的谎言与毫无意义的勋章?那么那些国会议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伊拉克?何时才能让无辜的人不再受难?上帝啊,你也知道这里的一切有多可笑吧,可你仍是缄默。所以你要我们相信什么?我们所能相信的只有永恒的虚无……
"Our enemies are innovative and resourceful, and so are we. They never stop thinking about new ways to harm our country and our people, and neither do we", said George W.Bush.
观点实在太过主观,其实一开始就没法把它当成纪录片去看,如何通过真实存在的素材,剪辑出自己想要得到的结论,迈克尔摩尔这部电影堪称一部事关剪辑、编排的教科书。其实,关于911和阿富汗战争,美国政府每个官员都难辞其咎,抓住小布什一个人玩命讲,看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如果说纪录片真的一定要被拿来表明观点的话,那起码可以说出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一开始我也觉得导演对布什的恶意(不是贬义)有点大。后来我觉得我们无需要求这部纪录片的内容都是准确真实的。导演提出了一种观点,借纪录片坦率地表明他的立场,而他也完全有权利这么做。我等观众选择喜欢或不喜欢,相信或不相信。比较喜欢纪录片后半部分,那位经历丧子之痛的母亲真的太让人难过了。Seriously,戛纳影帝,布什值得。
完美的配乐,完美的剪辑,完美的节奏,体现出完美的讽刺。那些说屁股决定脑袋的人,不妨想想共和党人到底有没有脑袋,我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看见一部反击这部片子维护布什和切尼的电影呢?事实说话才最具有说服力,别在那边扯有的没的的立场。这部片子虽然有立场,但是人家放的也是事实。共和党人事实都没有还说p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