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我是船长 马提欧·加洛尼
十六岁的少年赛杜,与深爱的母亲和姊妹同住,家乡日子困苦,唯有玩起音乐时的他,眼里才有光。在表哥的怂恿下,他隐瞒母亲,揣着天真热情,以及偷偷打工攒来的现金,踏上前
十六岁的少年赛杜,与深爱的母亲和姊妹同住,家乡日子困苦,唯有玩起音乐时的他,眼里才有光。在表哥的怂恿下,他隐瞒母亲,揣着天真热情,以及偷偷打工攒来的现金,踏上前往欧洲大陆的旅途,深信到了那里,就能一展音乐才华,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从塞内加尔到利比亚,穿越撒哈拉沙漠行至地中海,这一趟未知的旅程,人心比环境更加险恶。在祖灵的冥冥指引下,他们能否抵达梦想的彼岸?
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马提欧·加洛尼
第81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非英语片(提名)
第36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
《我是船长》下载观后评论:
可以打3.5,是目前看到的最成熟的片子,导演技能没问题,没有手持,没有不停闪动的光环,晚上拍黑人的脸都能清晰可见看清人脸,说明用光技能真是炉火纯青。大场面很多,军政府、沙漠、大航海、一个意大利版《根》的故事。整体的商业导演能力是完全没问题的,唯一有两个concern,剧情太顺撇了,一个超级英雄的简单type,只不过这样的东西意大利人拍不过美国人啊,但后来看到了出品方是RAI,也是威尼斯的电视转播合作商,就全部释然了。欧洲人对人文和社会的思考是挺深的,擅长以小见大,但大的战争啊奴隶反抗啊军政府武装之类的好像弱了一点,拍不出矛盾和残酷,硬片偏软。

总的来说是一张打得相当稳妥的第三世界电影安全牌,整体的叙事也是在同类型电影的舒适区内不停的画圈,偶尔加入的超现实主义元素略显独特,但其实也没什么很大的必要。但私以为本片最好的点是将非洲难民横渡欧洲的传统故事中加入了一个少年成长为男人的细致转变过程,男主人公从最开始的胆小甚微到最后敢于肩负起整船人安全的重任,虽然处理得有些理想化,但也的确深刻展现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尽管可以有着更好的完善,但也足够动人。

【6】马提欧肯洛奇化。难怪去不了戛纳,得来威尼斯。偷懒但有效的政治电影诉求。毕竟导演底盘功力摆在那里,但只觉得是软绵绵的无力电影。拍得工工整整服服帖帖地从非洲陆地,拍到沙漠黄沙,再拍到海上。土地是贫瘠,沙漠是绝望,海上是希望,海陆空一并俱全代入殖民偷渡的人文关怀。全心全意地摆正人文道德关怀的态度,工整无趣的好学生作业。起码比隔壁撞题材的肯洛奇好看,善良一些,是吧。

塞内加尔少年偷渡公路成长片。导演把沉重的话题,处理得很轻松,整体感觉看下来很顺畅,但也是可以深想的电影。19年那届电影节有一部讲西西里难民的纪录片,记得当时和隔壁的奶奶哭晕在Sala Giardino,偷渡这个血腥生意,以及其存在的背后逻辑让人既愤怒又深感无力。这部片子,用轻幽默和轻松的氛围描述沉重的现实,让观众笑后带着一丝沉重。

5.5。《格莫拉》的導演最終下滑到這般地步是令人唏噓的。加洛尼完全沉醉在成為義大利電影工業國師的美夢之中,以致於嚴重傷害了他本應最擅長的現實題材。精緻的工業影像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塞內加爾表兄弟被變賣為利比亞勞工奴隸又自己駕船去往義大利整個過程的全部殘酷性,只留下了一些炫目但通俗的類型元素,以及一個堪稱義大利式「主旋律」的光明結局。

当代移民神话,加洛尼的祖辈们从西西里出发前往纽约,如今塞内加尔的孩子从故乡出发抵达西西里,一出极其宗教意味的受难史和成长史,一路串联起人类或善良或卑劣的信仰与意志的人文主义版图,宛如游历不同的地狱和炼狱,却又是如今世界的样貌,若不是结尾收得如此急促完全可以给五星,他们眼前的未必是实现梦想的天堂,他们也不再是出发之前的自己。

得益于新人演员的出色表演前半段给人感觉不错,然而就是当他成为船长那一刻起这个角色被赋予了过多的神性指涉,就像海上平台成了暗夜的灯塔,自由的彼岸将成为所有人的救赎,此时再回过头来看男主这有如神助的一路,现实的基底被大大削弱,最终只能是一碗热气无法持续太久的汤
#2023威尼斯主竞赛# 略带点奇幻的类型化设计手段去处理一个现代摩西的故事,全程单调平稳兜住了题材的下限,却又在结尾处安排了一个让人迷惑的英雄主义任务和结局。就像那长时间的特写镜头一样,只能集中在局部而无法聚焦周遭的环境,因为导演也不知到底该何去何从。
走线大电影,2023地中海奥德赛,摄影音乐表演都很棒,无法分辨是否为欧洲人所拍的非洲视角,毕竟也没看过真正的非洲本土电影,谁有话语权谁才能讲故事,只觉得简单有效大开眼界。You think Europe is better than Africa?
#GH60 / 本來前面真的還挺好的,從他和好心大哥分道揚鑣決定找伙伴開始,一瀉千里,到後面成了真大型喊口號現場,各種聖母行為讓人扶額搖頭。不知道怎麼拿的威尼斯最佳編劇,但是最佳新人是值得的,這個小演員的表現力和掌控力確實是讓人眼前一亮的。
最不马提欧的《我是船长》,离开了意大利景别奇观和深刻人物塑造后,并不觉得多出彩,但反而赢得这一次全场最隆重掌声。可能因为不但不违反意大利第三十四条,还教育了孤注一掷走线的不可取,以及对让意大利成为移民梦想之地的赞颂吧。
6号。节奏 情绪转场 镜头画面 细节都高分的佳作。喜剧开场 穿插幻想元素 渐渐被牵入巨大的变数 无助和悲伤。一个危险绝望漫长的移民悲剧。导演仍然给了天真乐观的预言:互助善良勤劳情感等人类纯真品质最终仍然成为了生的希望
预期太高的结果就是失望。的确有一些震撼的场面,的确展现了普通人的苦难,也的确把新人演员调教得很好。但有些地方感觉可能是想达到Life of Pi的效果,过于追求视觉奇观,反而削弱了这种现实题材应该给人带来的冲击。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