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舒淇 / 张震 / 梅芳 / 廖淑珍 / 狄玫 / 陈诗姗 导演:侯孝贤 语言: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语 地区: 台湾 编剧:朱天文 / 侯孝贤 类型:剧情 / 爱情 上映时间:2005-10-28(台湾) 别名:Three Times 用户标签:台湾,爱情,文艺,2005,文艺片,青春,剧情,中国 片长:130分钟 imdb编号:tt0459666
该片是侯孝贤对自己电影生涯所作的一次总结。三段故事里男(张震)女(舒淇)主角表达情感的方式及所处时代背景,都能在侯孝贤各个时期的影片里找到对应。《恋爱梦》纯净,似不可抵达的梦的彼岸;《自由梦》感人,却是接近天国的更遥远的梦境;《青春梦》冰冷,却是现实。
冒失说出侯孝贤眼中“最好的时光(或最好的电影时光)”是哪一段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的,也只有在辜负浪费之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
第5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侯孝贤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
《最好的时光》下载观后评论: 大概算是侯孝贤对自身从影生涯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三个不同时期的片段,除却侯导自己较少涉及的60年代之外(我看得少,不曾有印象),第二段与第三段多少能看到《海上花》与《千禧曼波》的相通之处。中文标题“最好的时光”反倒不如英文简单直接的“three times”与影片内容更加贴切,可能侯导是希望标题自身能给予观众一个切入影片的宏观角度。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六十年代和清末的台湾远比不了迈入千禧年的四小龙,因此侯导所谈的“最好”还是得从精神层面着手。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迷茫与颓唐,年轻人同居、劈腿、学着成熟却在物质水平大幅提高的现代生活中举步维艰进退失据,这些新世纪之交的社会现实在侯导的片中被尽可能真实地呈现还原,在好男好女中已表达得足够清楚。侯孝贤不负责给出答案,只是无声地记录与演绎。然而我期待得比这还要更多一些
大抵侯导的执导生涯三阶段应该是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恋恋风尘的乡土阶段再到悲情都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阶段的台湾三部曲以历史诉事阶段,和后期电影的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戏码挺乱的有再见南国也有海上花、千禧曼波一类的影片,我是归纳不出来啥阶段,之前一刷一直觉得现代的故事最带感,带点颓靡和格调,二刷之后发现最喜欢的是第一个故事,侯导对乡土情怀和近现代的情感捕捉还是最对我胃口,之后的特别到了都市阶段,总是免不了加了一点小资元素去反映现代社会和人心,但是跟墨镜王相比总是觉得怪怪的,无意冒犯,甚至有点带乡土味的调调,但是深不深刻的东西见仁见智,墨镜王喜欢引导、表达观念,侯导更擅长于冷静理性的角度展示故事,最后用侯导的一句话总结这部电影,“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
第一部侯孝贤的片子,音乐品味太好了。好喜欢「rain and tears」,听得让人落泪。最喜欢第二段“自由梦”,舒淇演得真好,“我有话问你”那段感觉和「一代宗师」里章子怡的名场面隐约重叠,相比之下章子怡更精雕,而舒淇不着痕迹一些。默片的处理太好了,光靠音乐和演员的表演就拉出了饱满的情绪张力,我跟舒淇一起落泪,难为张震了,他是舒淇的配角。故事也很精妙,用梁公点出时代背景,这是两个人的自由梦,是家国飘摇和情义两难全的双重幻梦,时代的大,个人的小,都在那一方闺阁间上演了。“恋爱梦”青涩、懵懂、雀跃,“自由梦”躁动、迷茫、无知。最好的时光,难说,看了后却让人隐隐向自己发问,而答案就在简介那句,因为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的,也只有在辜负浪费后,才能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
侯导还是最擅长把纯粹有温度的情感拍的美好至极。恋爱梦让人发自内心地想和角色一起小心翼翼守护他们的感情并且由衷地为他们开心,感受人物的幸福。共情度超级高,一如看恋恋风尘。不管是海上花还是自由梦,艺妓或者妓女,女性在这个身份和所处时代的环境下,自由永远是渴望和追求。现代生活中疏离冷漠的关系,一转身或许就丢掉某个人,拐角又可以认识新的人,但人的心底深处总是希望有个真正的依靠。大概侯导在千禧曼波和青春梦里都是在拍这种躁动和心境,不过现代都市这部分总有莫名的混沌和拖沓,还有非常不侯孝贤的演员走位和镜头节奏。ps:侯导的三段式自我回顾也是我对侯导的这部分观影回忆的整理,感谢侯导带给我的充盈着真挚情感的观影体验和最好的时光~
1966年,高雄,恋爱梦。1911年,大稻埕,自由梦。2005年,台北,青春梦。Three Times. 第一个故事就是侯导自己的经历,棋后是他考大学前度过了半年时光的小镇,没有考上大学,只能去服兵役,爱上了桌球室里打工的女孩。冷战的年代,封闭的小岛,斯诺克台球室,smoke gets in your eye—电台里总在播放美国流行曲,都是舶来品。那是还要靠信件来联络的年代,等待是长的,距离那么清晰,感情青涩却绵绵不尽。/幕后访谈中,侯导说选这三个年代还是有政治含义,与大陆的隔绝,革命时期,选举,虽然背景是复杂的,情感线却是很简单的。还是得说一句,最后那个故事有点狗血了,不太适合侯导的风格。
第一次看侯导的电影,先说结论,最好的时光是由和他(她)在一起的时光组成,是情投意合的甜蜜,是人生初见的欣赏,是放肆自我的无惧,姑且这么理解吧,毕竟还是要再看第二遍的片子。第一段恋爱梦进入时略显沉闷,缺乏字幕加之闽南语生涩,两位语言神态动作的弥补让对这段的理解还算说的过去,随着故事推进,音乐加持,渐入佳境,尽管无声(无台词),但毫不违和,两相相配极为美妙,第一次看无声(无台词)电影便极喜欢这种表达方式,进入看无声电影的新世界,第三段中的同性恋,性爱,颓废等元素则呼应着“青春”这一主题,唠唠叨叨到现在反倒有一种越论越明的感觉,甜蜜失望颓废迷茫是人生的常态,也构成了人生中的最美时光。
第一次看资源后30分钟是带导演拉片采访的,他很真诚,也说明了这是一部纯他的电影。甲,他觉得1961年他的童年是最纯净的时光,2005的现代因为信息爆炸感情变得复杂但年轻人也许并不觉得,所以三段故事里主题根本没统一,所以也不会有阶梯性或者升华的感觉。乙,一开始看转场,以为是仿黑泽明的梦,但没换演员,其实舒淇就算演歌女,也很难演民国的高级歌女。自由梦的默片形式和字幕背景图真是非常用心。丙,镜头太细腻了,是见过场面调度最不慌不忙的层次感也很多的,就冲这一点,就够4星。民国中的过夜,不拍床戏不拍床上前戏,而是拍点灯和舒淇每早帮张震穿衣服,高明。
对于类似有几个故事的电影,我通常会有所偏爱。最爱第一个:恋爱梦。第二个故事纵然好,但需要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在大的背景下欣赏,感触应该会更深刻,音乐无比唯美,给心灵一场美丽的洗涤。第三个故事青春梦,个人感觉太颓,导演拍得淋漓尽致,但不是喜欢的类型吧。恋爱梦:如此美好。我们用书信传递情感,我们彼此可以不说话,即使你走得再远,我也会越过千山万水、度过黎明黑夜,把你找到。彼此牵手都小心翼翼,如此克制小心,最美的爱情。1966,高雄,沿着你的足记,找到你。我心中最好的时光。
侯孝贤的自我回顾之作,三个梦对应三个时期:《恋爱梦》里有乡土、书信、台球厅、因兵役错过的爱情;《自由梦》是《海上花》式的故事,连空间调度都相似,讲述的是《好男好女》中革命中的爱情;《青春梦》是对于千禧都市中空虚的青年男女的描摹,镜头也是典型的后期的近景失焦。侯孝贤还是适合去拍那种厚重历史,第二梦的默剧形式,精致的调度构图,传递出无声的苍凉感(已经可见《刺客聂隐娘》的先声),第一梦是《恋恋风尘》中恋情的圆梦,而第三梦则是又一次摸不到都市脉搏的失败尝试。
这个电影我可能早几年看会抱怨沉闷看不懂,因为真的需要一定阅历并耐下心慢慢感受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舒淇很灵,张震很帅。最喜欢恋爱梦,干净纯粹,怀念那个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年代,只能通过写信,一家一家地找那个人,一路上的奔波劳累也都是爱情的一部分,最后找到了也只是相视一笑,一起吃宵夜,没有太多的台词,安安静静的,雨中等车牵手可以列为我最爱的电影片段之一。Rain and Tears是点睛之笔。感谢侯导太会选演员,他们两个在当时都是最好的时光。❤️❤️
舒淇在片中的表演不着痕迹,在侯孝贤的调教与自己的努力之下脱胎换骨,谁又能说她将来不可能成为另一个张曼玉。说到张曼玉便会想到梁朝伟,张震的表演似乎有些近似梁朝伟,犹以《自由梦》中的表演可与《海上花》中的表演相比,虽还未到梁朝伟的境界,不过好在他还年轻,起步又比梁朝伟高。况且本人又极珍惜自己的表演事业,不计利益从来都是和名导演合作,从杨德昌到侯孝贤,再是李安、王家卫,一路走来的艺术生涯可谓幸运。期待张震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作品!
电影当然应该是越来越精彩,侯孝贤反其道而行之精彩程度呈递减排列,实在令我费解。半部恋恋风尘,半部海上花?还可以这么拍?长镜头观众太容易走神了,不关注故事。歌曲可以让生活化的场面的场面得到升华,有悠远的意境感。“昨日,去基隆港接梁先生”--时间地点人物越详细,就越真实也越高端。“你是说戊戌年维新失败,逃到日本的梁先生?”---与历史重大事件的勾连,上流。读书笔记:最好的果子,最先被采摘,最好的时光,最容易浪费。
最好的时光关于恋爱、自由、青春,都和爱情有关系,每个时段的爱情又是如此不一样。恋爱梦里的爱情是那么纯真美好,自由梦里的爱情沦落成自由的陪衬,青春梦里的爱情又太过混乱,但无疑是他们生命里最好的时光。舒淇演技很好,恋爱梦里的她把面对喜欢的人时那种无措、甜蜜、青涩都拿捏得很好,自由梦里的她擦眼泪的姿态都那么优雅、矜持,青春梦里的她表情冷漠,一切都那么合适。震震和舒淇的吻戏实在是太性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