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侯孝贤
编剧: 阿城 / 朱天文 / 谢海盟 / 侯孝贤
主演: 舒淇 / 张震 / 周韵 / 妻夫木聪 / 阮经天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武侠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 中国大陆 / 香港 / 法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08-27(中国大陆) / 2015-05-21(戛纳电影节)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聂隐娘 / The Assassin / The Hidden Heroine
IMDb链接: tt3508840
刺客聂隐娘的剧情简介 · · · · · ·
寂寞天宝后,巍巍大唐辉煌告终,朝廷的威严和向心力进一步削弱。此时藩镇林立,派系迭起,在四分五裂的乱象之下李氏帝国勉强维持着不堪一击的和平与威信。河北三镇之一的魏博镇,刚愎暴戾的节度使田季安(张震 饰)野心勃勃,相机而动。会朝廷派神策兵讨伐王承宗,魏博主从各执一词,纷争连 连。与此同时,田季安自幼被公主道姑带到山上修炼剑法的表妹聂隐娘(舒淇 饰)满师归来。她谨遵师父教诲,奉行杀一人以救万人的理念,接连手刃多位大僚,而此次归来则将狙击目标锁定在田季安身上。剑术已成,道心未坚,侠女聂隐娘捷若猿猱,隐迹红尘……
本片根据唐人裴刑的传奇小说《聂隐娘》改编,并荣获第68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
《聂隐娘/刺客聂隐娘》下载观后评论:
有一门课程是关于电影节的 在写essay的时候有提到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获得金狮奖 为台湾电影做了很大贡献整部电影很有有点古代的感觉 台词不多 这台词对白没点文化底蕴还看不懂…画面色调和服化道很到位 一开始是黑白色调电影的每一帧都能截图 山水、天空、建筑、蝉鸣、鼓声,每一个元素都经得起考量大量长镜头 考验演员台词功底 但是台词吧各个口音都有…也没有bgm 只能说确实是要拿奖的文艺片 电影也不是传统的16:9 好像是4:3占满了pad整个屏幕刺客也不蒙个面 感觉田季安这个镇的安保有点差的…三番五次被聂隐娘潜入 而且聂隐娘怎么还能一直在他房间的某个角落呢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甚至不太连贯…就是道姑命聂隐娘刺杀田季安 但是聂隐娘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不杀他 最后和道姑battle了一番就去浪迹天涯了

隐娘内心的孤独和悲悯,情感——所谓人伦之情,我不认为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她剑术已经大成,为成为刺客,(没有拍出来的部分)她已经被培养很多年,却也还保留着作为人的“羁绊”,但是这种羁绊却不是束缚,她作为隐娘而不是窈七接受了自己的孤独,接受了那在道姑看来似乎低一等的人伦之情,她最终还是在自己的选择中,隐去,获得了自由,这让我觉得很感动。(哪怕最后她没有真的自由,也不比超凡脱俗差)她有剑术,却不是冰冷的武器,她亦有悲悯,却不是圣人,她选择从一个完美的刺客,到兼有普通人性的剑客,最后选择远走,和原著超脱凡世不同,这样的隐娘,亦完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超越,不比原著更低俗,只是各有不同罢了。如果有什么要吐槽的就是,导演的表达真的是比!较!隐!了!??总之无论如何,电影是值得一看的

和第一次看《满城尽带黄金甲》时的感受一样,搞不清楚要讲什么故事,但同样时代的东西呈现的相当极致,服装场景建筑还原的很有感觉,不愧是打磨了七年的。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这么多空镜头,故事讲述得又不完整,情节又不戏剧性,还能得奖。但事实上这部电影是导演侯德贤个人特色很强的一部电影,是导演个人对武侠的理解,导演对武侠的理解是一种意境,包括许多的空镜头和对打斗戏的理解,注重的是结果,在打斗戏之前和之后通过对风景的写实描写,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很多人说不喜欢这样文艺的武侠片,但是文艺片就是个性很强的电影,获得的奖也是最佳导演,是对导演个人能力的认可。宏大的外景都是在中国取景,有湖北神农架、武当山,内蒙草场,河北、台北大同乡,内景都取自日本的寺庙。

侯孝贤用影像写了一首诗,写诗者可谓人杰地灵,而服化道和摄影又是最好的笔和纸,还能奢求什么? 无法用自己言语表示震撼,恰好脑中蹦出此首,虽不甚贴切,但也凑合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平生唯一一部开场二十分钟想逃出剧院的武侠剧。怎么能把这么有噱头的故事拍的那么晦涩无聊啊!导演还好意思吹考据唐代历史服饰风俗……拍摄点在日本拍的,衣服全靠脑补瞎做,连贵族家里挂的璎珞装饰也是日本现代发明的佛教供佛璎珞……全凭自己的脑洞意淫唐代,导演你好意思吗?唯一的亮点是朴树给创作的主题歌。他的歌都比这电影切题且侠气。↓↓↓歌词:君归来,君归来。待历经沧海,待阅尽悲欢,心方倦知返。君已尘满面污泥满身,好个白发迷途人,今日归来不晚,彩霞濯满天明月作烛台。亦归来,亦归来。以苦难为船,以泪为帆,心似离弦箭。莫说天无涯海无岸纵然归程须万载,今日归来不晚,与故人重来,天真作少年。

每一帧的画面都近乎完美,外景中的山野草甸尽显东方韵味,多场室内戏更是精妙,烛影和轻纱的每一次摇曳似乎都能准确地押住剧中人物的情绪起伏。导演在很多地方进行了留白,正如两位女主在林中较量时,没有刻画谁“得胜”,但给一个破碎面具的画面,即可说明谁更胜一筹。聂隐娘这个人物,让人在看的时候不禁满脑子都充盈着各种描摹孤独和渺茫的诗句,从楚辞一路到明清小品,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直到“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个人物像是让这些诗句所描述的画面随着电影的画面一起,有如卷轴一般默默在观者脑海中展开。有共鸣的人,就算没有台词,也能看懂。
依然是候的风格 只不过更美了 小世界讲的是恩怨情仇 大世界讲的是乱世下个人的渺小 抵不过命运的安排 聂隐娘是善良的 她也是可怜的 最后她还是遵循了自己的内心 没有杀戮 但也直接导致了历史的变革 是啊 有很多我们看不到事件和人 不经意间就能改变历史 有些事就是必然 谁也无法改变 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好了 皇帝如此 刺客如此 百姓亦如此 只要是人 谁也逃不了命运的安排 你只能顺从 但一定要顺从自己的心 摄影是值得学习的 应该得摄影奖了吧 候不知道还能不能突破自己 已经到了这个年纪 应该很难了吧 真的是看一部少一部了
画面构图,道具器物,配色都特别讲究,很多写景场面会勾起对以往经历中同样震撼心灵的景色的记忆,看电影变成了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吝啬的几句台词,主要靠镜头画面来调动情绪,推动故事线,真正理解需要一点时间,侯孝贤是一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导演,如果别的人都别那么的浮躁,是不是都能拍出属于自己的电影。很多人觉得台湾腔对白让人不能接受,只是我们过于习惯于日常银幕上的普通话,其实根据古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唐代语音跟闽南话是最接近的,所以人家为什么要拍成普通话来符合你的喜欢,侯孝贤是几近言苛的根据调查到的细节去拍的。
确实是分段看完的,因为太遵循自然主义了,眼神会慢慢空泛。虽然有大段大段的空境,虽然情节人物关系台词语言等都被严重弱化,着重突出形式、画外感,但是这样的处理也保留了原片大量古代传奇诗意余味。里面所有情节的弱化都突出了角色和故事的隐忍,所有的画面都给人一种感官上美和悲的体验。藩镇割据的动荡和侠义悲命中的氛围很感染人。所有的笔触都形成了诗意的体现。我可以打五星,因为看侯孝贤的电影并不需要津津有味,它可以是一部不通人情的好电影,即使远离观众,也可以是一部高高在上的好电影。2019-11-24已看 补录
古韵悠然,山水写意。楼阁暗影下,飘动的薄纱间,一双漆黑的眸子暗自观察,刀光剑影,杀机四伏,凡出手,招招狠绝,一击致命,是隐在黑暗中的刺客,然剑术已成,道心未坚,她看着他,他意气风发野心勃勃,有妻有妾儿满堂,他的腰间仍佩戴着那枚玦,回忆他们小时候的过往时也似有温情,但为了爱妾的安危他竟提剑想向,不曾犹疑,她终是红了眼,转身离开,也不再犹疑。所以终究是青鸾独舞吗?青山绿水间,幸好有一磨镜少年愿陪她仗剑走天涯。(除了咏梅、倪大红和“田兴”老师,好多演员的台词太出戏啦,台湾腔不太适合咱唐朝吧⊙ω⊙)
电影很好,节制含蓄,古典诗意。死抠细节的话,《聂隐娘》中一些道具和唐中晚期墓葬出土的壁画文物不附,但重要的是此片对中央与河北藩镇关系、中晚唐生活状况、以及此时期文学作品中反映的人们精神状态的刻画都相当附合史实,使这个传奇故事如中国古典建筑的飞檐一般,既轻灵飘逸又有底蕴。此片最大的错是它本身便是一个极小众,甚至不适合在人多的电影院中观看的艺术片,制片方偏要把它像商业片一样宣传卖钱,因此招来许多非目标观众和他们的谩骂。
畫面和台詞都很有詩意。台灣的國文教育一定比內地要深入得多。畫面清晰到有時覺得太現代有點出戲,有時候又覺得很寫實。但是故事恕我愚笨,沒懂。節奏也真的慢到好幾次走神。周韻在姜文之外的電影裡可以如此美豔,有驚喜。妻夫木聰是何時出場的??很多人以為古裝戲就是要字正腔圓的台詞風格,這也是一種刻板印象吧。畢竟故事可能發生在東西南北任何犄角旮旯的地方,腔調肯定五花八門,所以台灣腔並沒有多麼困擾我。舒淇和張震這是第N次合作了吧?
电影背景画面配乐、演员的服化道都不错,但是剧情方面实在是云里雾里,有点弱势。人物台词不多,打斗动作也不多——最值得吐槽的就是其中的打斗都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似的。窈七学艺归来要杀田季安,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下手。原因为何?剧中说是“嗣子尚幼,魏博必乱”。但我想,就和田季安无法对一个妃子下手那样,人都生活在种种顾虑、犹疑之中。顾此失彼是一个权衡,相比之下,窈七选择了留下田季安,找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