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曾和戈达尔、特吕弗、夏布洛尔、里维特等一道,是新浪潮电影的重镇《电影手册》的主将,为之写过大量的影评。在巴赞之后,长期任《电影手册》主编。在60年代之后,他辞去《电影手册》职务,把主要精力放在电影创作上。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侯麦坚持使用最简陋的拍摄条件,创作了一批在电影史独具风格的作品,在电影语言上作了极富意味的探索(《柏士浮》)。他的作品往往把目光凝视在一如现实中的我们的法国小资产阶级们身上。其格调通常都是平和冲淡,而笔力(调度、剪辑、剧本)遒劲老辣,收敛锋芒于无形,每笔每划始于该始之处,止于当止之处。观其片有如云里松下与老僧品茶,微微一抿之中自有沧桑万象,百般滋味油然而生。其作品从头到尾那些人物都是在唠唠叨叨,走来走去,永远都在渡着无休无止的假期,却总是意趣横生,尤其在结尾之后,幽远混然之境,混然而成。《沙滩上的宝莲》是发行于1983年,是“喜剧与谚语”系列的第三部。“喜剧与谚语”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大都是年青女性,从侯麦的创作思路上来看,似乎也可以这么说,他在一系列试图通过捕捉女性的情感来透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而复杂的情感场。这正好呼应了“六个道德故事”中从男性出发的视角。《沙滩上的宝莲》中仍然充满了猜疑、犹豫、选择、放弃等诸多要素。侯麦依然捕捉到了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之间游移不定的目光。侯麦把情窦初开的波琳放进他的成人世界,放进这游移不定的、相互交错纠缠着的欲望之中,多少有一点残酷,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也是在揭示他电影中所有那些人物成长的环境,有着更多发生学的意味。侯麦的作品很注意形式上的均衡与对称,但绝少僵化,常有仿佛来自天外的神来之笔(《女收藏家》、《夏天的故事》的结尾)。《沙滩上的宝莲》似乎没有满足我们这样的期待。开始是波琳和表姐来到度假的海滨,结尾是关上门离去,甚至连衣服都没有任何改变,但是波琳的内心却改变了,她对人(在侯麦那里很少有大写的人)的看法、尤其是她对男人的看法,她对爱情(不如说是感情)的看法,彻底地改变了。如果我们明年再来这美丽的海滩,将要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波琳呢?在已经拜读侯麦的大多数的代表作之后,《沙滩上的宝莲》对于我们的意义大约就在这里,他在这里给出了他那些人物的前世今生。有人说,侯麦的电影讲述的都是生活的表层。如果他说的时候没有丝毫的贬义的话,那么这是切中要害的。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艺术中,如果没有对可以把握的东西的把握,那么理想、信念这类飘渺的概念永远是虚假而无所依附的。一位诗人说过,人的皮肤是最深刻的。不知道侯麦本人对这句话有什么感想,但他的作品确实在某种意义上印证了这一点。另外,这部影片是摄影大师阿曼卓斯(NesterAlmendros)和侯麦的最后一次合作。他的表现依然出色,他以一贯的简练,用柔和、几乎是不落痕迹的影调,紧紧扣住了人物情感暧昧、细腻的状态,却丝毫不显山露水。主演:阿曼达·朗格勒 阿丽尔·朵巴丝勒 帕斯卡·格里高利,沙滩上的宝莲电影高清在线观看、迅雷下载。
《沙滩上的宝莲》下载观后评论: - 很喜欢这本。候麦的电影总是像他的premise一样,仿佛一次假期出游,轻松愉快,有所见闻,假期/电影结束时,人物/观众也可以带着新的经历回到原有的生活之中。- 喜欢人物:一片沙滩上,不同的人怀揣着不同的(对爱或激情的)期待相遇。很喜欢他们都各自鲜明清晰,立场坚定。每个人都在以自己出发思考,每个人的都展现着自己的perspective。他们很是不同,也许永远也不赞同彼此,但他们在交流彼此的不同,尝试理解和接受不理解。- 喜欢巧合和误解:愿意相信的就是真的。- 候麦好像很喜欢小女孩视角。这些小女孩多少天真,但都不幼稚,都很有思考,也坚持自我。不像成年角色,她们没有经验所带来的偏见和困扰。但也不会因为缺少经验而妄自菲薄。年轻幼稚是多么自然正常的事呀!这里的大人们都很好地呵护这点我真是太羡慕了。
第二次重看,第一次看并没有意识到Pauline在故事中的位置,这一次看才发现,诚实的对话都是有Pauline参与的。通过每个角色单独与Pauline的交谈,我们才看到他们在依照个人特色行事背后的动机和理由。Pauline年纪最小,涉世经验最少,但是她却是最倾向于亲近事实的人,这也是为什么Henri会与她坦白自己的行事逻辑与倾向,虽然它最终引发了对别人的伤害,但在他们的对话之后我们才能理解,伤害的诱因其实只是某些原本中性的倾向而已。Pierre和Marion各自观念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也是Pauline平静地分析出来的。Pauline是大家的明镜啊
一次短暂的度假,一段成长的历练。宝莲之于沙滩,犹如纯洁爱情之于繁复多变的人类情感。姐妹俩沙滩散步的闲情逸致被三个男人意外打断,转向并不明确的情感探索。爱情伦理与人物境遇为里,三男三女人物关系为表,通过人物关系的交叉、错落和亲疏远近拓展人际交往的边界。侯麦《喜剧和谚语》系列第三部,不断被打破和重建的人物关系里蕴藏着鲜活的情感认知。宝莲的沙滩之旅看似平淡,毫无波澜,实则已经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沙滩能够暴露人的身体,也能顺带打探灵魂,有人娴熟扬帆却困在道德的浅滩,有人即能到中流击水也能急流勇退。
我对爱情还是太过理想化了,但我真的不想改变。里面每个人我都有不同程度的厌恶,玛丽昂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宝琳虽然开始的时候有自己的观点到最后还是被腐化了,皮埃尔秉持我最认同的观点但他真的有够自大,亨利我被恶心吐了,自以为开放实则懦弱又没担当,我真的太烦他了,太资本主义利己了。这部电影如果说有主题,那就是不要沉溺爱情,不要太过于幻想爱情的模样,爱情并不美好甚至充满虚伪,但我爱情都还没开始过请让我有点幻想吧,等我经历过再来评价一下这部我看到后面差点因为恶心看不下去的电影,看看会不会有所改变。
看此片如果碰到了简陋的翻译版本,那简直无异于一场灾难。夏日海边的假日与邂逅,一段成年男女的三角恋,一段少男少女的爱之初体验,加之谎言与误会,起承转合交织成一篇关于爱情的故事。主人公们都在谈论爱情,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面对激情灼热的享乐之爱与平淡长久的理想之爱,有着不同的立场和选择;主人公们也都陷于爱情,但又仿佛并没有爱情的存在,爱情被建构,最终又被解构掉,也许爱情只是人类自我的虚伪矫饰,是欲望、好奇、憧憬以及自我想象的幻影,可以被理性地思辨,却全凭感觉来拥有。
侯麦喜剧与谚语七部曲第三部。很细致地描写各人的心理,无论花心的亨利,还是激情的玛丽恩、抑或执着的直男皮埃尔,宝莲在这短暂的假期里,看到了成人世界各种爱情观的碰撞,侯麦设计的情节并不是为了评判是非,而是展现事件背后不同的人对与情爱的不同态度,其中产生的嫉妒,是因为想让对方也同样或更多地爱自己而产生的心理落差,有些人认为这是“束缚”而要挣脱,而也会有些人认为是“牵绊”而使关系稳定……侯麦从道德故事的男性视角,逐渐过渡到这个系列的女性视角,少了点思辨,多了些包容。
1.“爱情灼热,我想为爱而煎熬”2.——“我只是在等待” ——“等待什么?” ——“那所谓不可预知的爱情”3.猫叔的zy有些字幕不太完美 哎 有点遗憾4.绣球花、仿佛带了滤镜的镜头、法式穿搭、堂姐的身材、主创的颜值、复杂的情爱故事共同构成了又一部经典侯麦式电影5.侯麦的电影总是那么戏剧化,但从来没有批判的意味在里面。侯麦从来不在电影里代入自己的观点,他只是一个诚实的记录者,把一切都原原本本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感受,非常喜欢侯麦的这一点?
这个片展示了腰带的多种搭配方法~我已经看了近15部侯麦电影了,单说穿衣风格,每个女性角色都不一样。真的赞叹。更绝的是,看得多了,发现同一个演员的不同角色之间在有区别的前提下保持着微妙的连续性。也就是说,侯麦看到了她们各自的气质(不一定是演员本人的,主要指演员创造的艺术形象)。这个气质体现在她们不同的样貌、体态、神情、穿着,当然也包括职业或专业上。你根本没法用“男-女”去概括这些故事,只说女人,没有一个人是相似的。在这点上洪尚秀远远不如。
实在有点受够了侯麦镜头下啰哩啰嗦,带点敏感脆弱神经质的人物,侯麦一辈子都在拍年轻男女的风骚韵事,《沙滩上的宝莲》中,依旧是清新鲜艳的法国乡村风光,依旧是侯麦清新撞色的时尚搭配,依旧是几个男女纠缠不清的爱恋关系,出场人物三男三女,就奇妙地串联起一个关于讨论爱情的有趣小品,但这类电影第一次看,或许觉得清新又舒适,但看多了就会觉得被喂饱了的腻,自认为不如四季四部曲那么让人舒服,只不过侯麦镜头下每一帧画面都像极了一幅时尚大片
这部电影很好地对“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做出了超出字面意义上的诠释,坏男人并不是在爱他的女人眼中坏,而是在其他人眼中,同样的爱坏男人的女人总是对爱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所以总是被欺骗,但是也乐意被欺骗,因为这两类人都是在爱情之中追寻激情,坏男人游走于不同女人之间,而爱他的人也乐意沉迷于在坏男人伪装的幻想之下的激情,然而,凭心而论,这两种人之间的情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激情而已,所以最终都是幻灭。
有点可惜,字幕大概落后零点几秒,大段对话思路有点跟不上,但从谚语“qui trop parole, il se mesfait 谁说得太多,谁就错了”来看,可能还需要再多看几遍,亨利这个人物有意思,毫不避讳自己的渴望反倒很吸引人,性感的堂姐在外人眼里胸大无脑,可她很会处理这些暧昧,尤其结尾跟宝莲在车上的对话,选择自己相信的就会很幸福。观众如宝莲在假期一样,经历这么一番后,相信对爱情会有更深的理解···
4.5话剧小品般“浪漫渣”爱情故事,极度舒适的观感再次一到ending就根本不想结束.绿荫白瓷凳,夕阳脸庞,滑落肩带,红衣复古自行车,直直勾起春天的故事白月光一般美好的幻想.在浪漫的闭环里,爱没有错,闲言碎语才有错,故有卖糖果的姑娘不在乎和西尔维很在乎.在不同爱情的形态里,完美与激情各有真相,老年渣男与等待被爱之人各有坚持.最终我们收获的,你说的对,爱情就是一个梦.PS.get了海边度假穿搭灵感.
栅栏打开。栅栏关合。同个镜头占据电影的两端。那个夏日,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改变。却又真实地触动了些什么。虽然一直不能给侯麦的电影打五星但倒是并不排斥别有他风格的台词流(但对大部分台词流无好感)。不谈对错,只看人性复杂的观点贯穿他的好多片子。还挺有意思的。对于爱情,女孩子大概都是主动盲目的,便总会一厢情愿地追随自己的感性判断。从这个角度也算是自讨苦吃了。波琳真可爱啊。那一脚踹的太爽了hhh。